水口龍舟館。
一葉裹起濃夏,一線繞盡思念,一槳劃過上百年?! ?/p>
據(jù)《重修曲江縣志·歲時民俗往篇》記載:“五月端午,餉角沗,飲蒲酒,簪艾葉,系朱符,仍于武江競渡。”從民國年初至今日,在武江區(qū)重陽鎮(zhèn)水口村,依然保留著在端午時節(jié)“唱龍舟調(diào)、扒龍船”的傳統(tǒng)習俗,獨特的龍舟文化和龍舟精神在這里代代流傳。
水口故事 溯流求源
明末清初,水口村依武水南岸而建,村民靠水吃水,與水共生,依水而居的地理條件讓水口人更加親水。民國年間,劃龍船已在水口村流行起來,從前龍船被稱為“母豬龍”,在樂昌至英德河段享有盛名。
“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”若是頭回來到水口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含“龍”量有點高——沿著進村的路,一排燈桿上攀著“青龍”,是護佑也是迎接;行至村口的高鐵橋下,橋墩繪上了大面積的“龍船”壁畫,靈動逼真;村內(nèi)更是修建有龍舟文化館,將百年來的龍舟文化濃縮在此,供大家閱覽?! ?/p>
“一點天庭,吉星高照,鴻運當頭;二點鼻子,和氣生財,萬家平安。起龍!”在水口,龍舟的下水儀式是神圣的,點睛、采青、游龍、競賽、收龍,每個步驟都充滿“儀式感”,這是傳承已久的龍舟文化,也是全村老少共同的使命?! ?/p>
古時人們劃龍船,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(diào)雨順,往往具有“神性”色彩,而在水口龍舟館里陳列的一艘長達21米的斷尾龍船,見證了一段英勇的過往,更添了一份“人性”?! ?/p>
那是2013年,水口村被洪水沖襲,村干部組成救援隊,用龍舟廟(現(xiàn)龍舟館)的龍舟運送被困群眾,救援中龍舟船尾因水流湍急撞到樓房而斷裂,但所幸村民均平安無恙。在村民眼中,什么都可以缺,但不能沒有船,這艘龍舟是競渡的“常勝將軍”,更是救人的“生命之舟”?! ?/p>
一村一船,一槳百年。水口村民與龍舟早已在時間長河里變得密不可分,斷尾龍船仍向世人講述著來自百年間的龍舟故事。
一水同舟 別樣團圓
在水口村流傳著一句話:“只要武江河不干,親戚就萬年不斷。”
重陽鎮(zhèn)水口村與犁市鎮(zhèn)沙尾村相隔一條武江河,兩村雖無血緣相連,卻以“親戚”相稱,每年端午時節(jié),一水同舟的兩村會輪流做東宴請,相聚敘說別樣“團圓”?! ?/p>
6月8日上午9時,水口村漁舟灣碼頭人頭攢動,男女老幼相攜而至,今年水口村作為“東道主”,邀請沙尾“親戚”到村中暢游敘舊,沙尾村民則會分水、陸并進往水口村赴宴。
水口龍舟隊員劃著傳統(tǒng)龍船,沿著武江河逆流而上,到位于上游的沙尾村將沙尾龍舟隊迎接來水口,并持續(xù)點燃鞭炮以示歡迎。一時之間,武江河面上演“雙龍戲水”,兩條龍舟時而水中嬉戲,時而激流勇進,船上鼓聲震天,岸上爆竹聲不斷,響徹沿河兩岸。兩村龍舟隊員互相交流切磋技藝,熱鬧非凡。這就是在兩村之間延續(xù)了數(shù)十年之久的“走親戚”風俗。
水口村黨支部副書記侯衛(wèi)輝回憶,他曾聽村中老人講述,許多年前,水口村與沙尾村因龍舟比賽結(jié)緣,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,沙尾村規(guī)模小,人丁較單薄,不時遭人欺負,于是當龍舟比賽結(jié)束,水口村龍舟隊就劃著“雙龍”護送沙尾龍舟隊回家。而每逢農(nóng)忙時節(jié),水口村青壯年又會到沙尾村幫忙插秧、割禾、搶收莊稼,兩村時常互幫互助,久而久之便結(jié)下了“不是親戚,勝是親戚”的深厚情誼?! ?/p>
“兄弟齊全扒飛龍,兄弟齊全好下槳,齊全下槳扒贏人……”待兩村龍舟隊員上岸后,大家在水口老村的百年大榕樹下齊聲高唱龍舟調(diào),嘹亮悠長的歌聲響徹村頭。
隨后,兩村村民在新落成的水口龍舟訓練館共進“走親戚宴”。兩村的“叔伯兄弟”敘舊,無關(guān)血緣,但坐下來,就是一家人?! ?/p>
這一天,才算圓滿。
血脈相承 龍舟情緣
嶺南龍舟季,一水寄鄉(xiāng)情?! ?/p>
水口人的“龍舟情結(jié)”甚是深厚,劃龍舟的傳統(tǒng)是父傳子,子又傳子,“百舸爭流,奮楫者先”的龍舟精神和龍舟文化早已成為水口人骨髓和基因的集體記憶,也是在外游子揮之不去的一抹鄉(xiāng)愁?! ?/p>
每年四五月,在外務工的龍舟隊員就已早早開始詢問村中龍舟集訓的開始時間。端午前夕,村里的青壯年都會陸續(xù)返村參訓參賽,熱鬧景象堪比過年?! ?/p>
都說“打虎親兄弟,上陣父子兵”。在水口龍舟隊里,就有著并肩作戰(zhàn)的侯家四兄弟,他們分別是侯扣良、侯伙紅、侯彩紅、侯彩強。“劃龍舟是村里的頭等大事,我作為隊里的教練必須趕回來。”老大侯扣良加入龍舟隊已有22年,在集訓期間,他和隊員每天6點就開始訓練,沿著大崗山跑山半小時至1小時以訓練氣息,緊接著下船訓練,下午會在龍舟訓練基地運用器械訓練提升體能,全力做好賽前準備?! ?/p>
為了將哨聲、鼓聲與隊員腰力、臂力融為一體產(chǎn)生最大爆發(fā)力,每個細節(jié)都要反復練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集訓很苦,隊員們卻年復一年堅持,“這是從爺爺?shù)臓敔斴吘鸵恢庇械膫鹘y(tǒng),不能在我們這斷了。就像龍舟調(diào)里唱的‘一年風光勝百年,劃了一年又一年’,堅持就有意義。”老三侯彩紅說道,在談及自己的兒子時,他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笑容,“他對龍舟也有濃厚興趣,夢想是加入職業(yè)龍舟隊,作為父親當然會全力支持。”
侯家四兄弟的父親侯美良是水口龍舟隊的老將。1979年,侯美良曾作為鼓手參加了韶關(guān)市龍舟賽,四兄弟從小耳濡目染,慢慢地接過了父親的衣缽,成為龍舟隊的中堅力量。如今年逾六旬的侯美良依然腰桿筆直,精氣神十足,雖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劃龍舟,但集訓期間,他每天都風雨無阻到達訓練基地,承擔起后勤保障角色,幫忙給隊員做飯,繼續(xù)為他熱愛的龍舟事業(yè)作貢獻?! ?/p>
賽龍奪錦代表一種人生態(tài)度,更有著豐富的精神內(nèi)涵。村民在端午回村里劃龍舟、吃龍船飯,龍舟既是水口村留住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,更成為村莊如何留住鄉(xiāng)愁的一份珍貴答卷。
水口龍舟悠悠話情長,在武江河上載著百年不熄的浪漫,破浪、爭流、遠航。